手机版 ITDAILY,和您一起探索、发现数字化的本质和价值!010-62668219

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字化管理

以微小能量 撬动业务价值——记采埃孚的一场管理数字化实践

时间:2022-03-30 14:48|来源:网络|作者:ITDAILY|点击:

2021年11月15日,采埃孚中国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庆典活动,来庆祝它的 “四十岁生日”。从1981年取得第一张变速器进出口许可证至今,采埃孚依靠其不断提升的自主发展与创新能力,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据官方发布的数据,目前采埃孚中国员工数量已经超过两万名,且在中国拥有近50家工厂、四家研发中心,遍及全国20多个城市。

就在庆典的第二天(11月16日),有媒体报道称,采埃孚宣布扩大与微软(Microsoft)的合作,共同创建一个整体数据和集成平台——采埃孚云(ZF Cloud),以覆盖所有工业和运营生产及Microsoft Azure云平台的业务流程。而这,也正彰显了采埃孚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扩大数字化转型的决心。

近两年,受全行业数字化浪潮的影响,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也开始进入数字化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然而,除了与第三方合作以完成工业流程的数字化之外,如何才能将“数字化”这件事真正转化为驱动企业成长的源动力?

采埃孚亚太区制动应用工程副总裁巫子平认为,这个答案并非只有企业高层才能给。在他所进行的一场数字化管理实践中,员工看似“微小”的力量也能够撬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更是为采埃孚提供了全新数字化人才的样本。

巫子平 采埃孚亚太区制动应用工程副总裁

找准数字化切入点

在数字化发展的前期,大型企业往往偏向于自上而下地改革系统,并基于业务流程梳理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部署。但在不具备足够资源与技术进行全面改进的时候,面对转型需求,企业就要学会寻求更为灵活的途径。

巫子平对于数字化管理的思考,也正始于这个“独特”的背景。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受疫情影响,许多原本既定的条件都产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国内的管理人员们从成本、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本地优化。巫子平清楚地认识到,要全方位地缩减成本、提升研发效率,首先考虑的就是做好数字化。但无论是生产流水线的数字化还是研发数据的数字化,往往背后意味着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如何跨出关键性的第一步?巫子平的做法是:从业务部门出发,通过明确的需求找到可以进行数字化的机会与场景。随即他便开始动员业务部门专门处理数据的员工自学低代码编程软件,并鼓励她们从工作场景中逐步进行实践应用,以建立自己的数据逻辑。

零基础,零概念。Linda(赵永梅)和Becky(郑蓓沁)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往她们的工作中需要涉及到很多表单的制作,并产生很多机械化的复制黏贴过程。对她们来说,这个想法值得去实现,但随之而来的挑战也犹未可知。

为了找到合适的工具,她们在网站上找到了PowerBI、PowerApps的教学课程,一步一步地进行学习与模仿。说易行难,对于没有任何基本功的人来说,一个微小的节点都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才能理解透彻,而整个程序停滞不前的状态也令人“异常痛苦”。据她们回忆,整个过程中难点即在于对工具使用的真实反馈,以及对不同业务流之间的逻辑体系进行系统规划。

所幸的是,在IT部门的协助分析之下,她们最终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工厂”,先后开发出了最符合需求的项目费用管理工具办公流程管理工具。自此之后,她们可以不再依赖冗长繁杂的数据收集过程,而是可以更加快速地生成表单,将所有的项目开销数据报价和实际开销进行可视化比对。它使得每个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项目进度调整情况更加清晰,也能帮助管理层更快地分析出可以改进的空间。另一方面,在项目流程、审批上,利用微软工具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与延伸,以提升部门工作的灵活性。

这两个看似平凡的小工具,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效应——由于它太过贴合企业的具体需求,这些工具甚至已经反哺德国和美国总部,被越来越多的采埃孚员工所使用。多日的辛苦得到肯定,Linda和Becky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说到此处,巫子平也感到甚是欣慰。在他看来,这件事最大的意义就是真正打通了传统企业数据之间不能互联的问题,大大提升了效率。这样看似微小的成功,反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打开了不一样的思路。“企业要学会找到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就如这次的契机就是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找到的。俗话说‘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到办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利的形势也是驱动我们创新的一些机会。” 巫子平如是说。

数字化的“文化”

通常在大企业内部,都会针对技术需求设有专业的IT部门。那么在本次案例中,为何员工没有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向IT进行求助?

原因在于,身为IT的员工往往不懂业务,虽然他们得到了来自员工的详细需求,但他们往往无法深刻地了解到产品的痛点。巫子平认为,真正的数字化需要业务与技术双方的深度参与。只有业务部门才更懂业务的需求,才能将业务与技术目标深入一致,以实现高效的协同

在得知这个开发项目的时候,就职于IT部门的Tom(刘国栋)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当初的感受——意外与惊喜。他表示这是第一个由业务部门主动、先做了流程再找IT优化的案例。在他看来,业务部门的率先投入,才使得这套工具以最快的速度呈现了它应有的核心价值。

“业务与IT应当是相向而行的”,在Tom看来,微软之所以推出这些容易被掌握的低代码工具,正是能够为非IT人员减少开发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让非专业部门有更好的工具来完善管理流程,这无论从企业亦或是社会层面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事情。

而这也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来自企业的基础数据将更便捷地被员工利用。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在初步阶段的背景下,一个得以成功的实践案例足以影响企业员工对于数字化的理解与看法。Linda说,在掌握了这门技术之后,她也有在帮助其他部门进行合理化建议,一股学习风潮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Becky也表示,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同事们对于数字化工具的迫切与渴望。

而在数字化转型面前,需要管理者进行深刻思考的,还有“如何灌输一种支持转型的文化”。在采访中,几位员工都表示,身为领导的巫子平对于创新的支持让他们非常感动,也深受鼓舞——他们称他为这场改善案例的“灵魂人物”。

这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了巫子平对于管理数字化创新的态度。他始终主张年轻人不要自我设限,现在不可能的事情在未来也许就能变成现实。数字化文化的关键就是要激励员工形成一种意识,即“我能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创新,也可以是由下至上的。

他说,“不要以为能力最强的人就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很多人所缺乏的仅仅是一个‘赋能’,是做这件事的信心与勇气。”

数字化未来:组织创新与人才新生态

当前,业界对企业数字化实践的主要困难认知还集中在“未普及数字化文化”“业务流程复杂”、“重构难度大”以及“缺少数字化人才”等方面。而针对这几点,巫子平也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

归根结底,这场实践的最终指向,是刺破数字化概念中智能化、生态化的表象,去真正拥抱链接一切的能力。巫子平指出,很多公司在数字化管理上的误区还是过于关注“前方”,例如产品的数字化等,对职能方面,即管理上的数字化创新反而投入不大。

他对组织的数字化创新提出了两点建议

第一,程序的开发需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的目标设定不必过高,到第二阶段时再逐渐提升功能的全面性,这样也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第二,对于企业来说,要有海纳百川的心态,国内国外的新工具都可以看、可以尝试,要用积极的心态去调动周围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

他总结道,数据化并不总是意味着先要建立庞大的数据系统,而是可以先从细微之处开始改善,从小部门做起,往往也能产生较大的贡献及影响。

而在人才管理方面,他也有着自己的观察。为了能够更好地让中国的青年人拥有良性的发展空间,他希望企业能把工作场所变得更加“有意思”、更加“有趣”,而不是仅仅关注在怎么样工作的成本变得更低、让产品变得更加标准化。

“为了适应中国市场,采埃孚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多样化,年轻的工程师们也有很多有创意和接地气的想法。那么企业就需要在不完全颠覆大框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打通管理层与这些年轻工程师之间的屏障,在制度、流程上进行创新。”他认为,传统的“师带徒”模式在过去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现在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年轻人对于事情的专注度比之前几代不同,他们的心气更高,独立性也更强。所以要激发他们的活力,就要更多地去创造机会,让他们一进入工作就能够有所贡献、有所表现

Tom说,在采埃孚,每一位员工都非常积极地帮助项目管理去上一个台阶,提升自己,是非常好的氛围。在外人眼里,德国企业的风格一般是“按部就班”,但在这里,员工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悟性都非常清晰,也让他非常荣幸能够成为采埃孚大家庭中的一员。

Linda说,未来她想要尝试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工具,变化更多分析方式,学会从更多角度看业务问题,最终学会为决策作出预测。

Becky说,由于前期工作中出现的重复劳动占用了很多精力,使得她也曾经萌生出“可能会被淘汰”的恐惧。但在进入数字世界之后,她发现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体验了一把“码农的辛酸”。

“希望能够保持住发量吧!”在采访的最后,她开玩笑般地说道。眼里的微光,如星河璀璨。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为加速孵化数字化实践成效,对于内部组织的运行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创新性变革。放眼未来,采埃孚还在不断摸索着数字化实践,以期通过数字技能计划和数字工作环境实现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采埃孚最新披露的“新云战略”中,就包含了公司内部的数字化转型。公司将推出一项全面的员工培训计划,以实现不断的学习和提升。其目标是帮助所有采埃孚团队解锁新的数据平台功能,并扩展技能,从而能够加速产品开发并使生产和管理流程更加高效。具体做法为,它将为约110,000名前线和办公室员工配备Microsoft 365和Microsoft Teams,以实现业务现代化、保持在移动行业的前沿并加速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

在数字化实践道路上,采埃孚将一如既往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也许在可见的未来,一切都会如巫子平所期待的那样——越来越多的微小之力凝聚,终将迸发出撬动世界的能量


编辑推荐

© 2011-2022 ITDAILY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26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