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ITDAILY,和您一起探索、发现数字化的本质和价值!010-62668219

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2-03-30 12:54|来源:网络|作者:ITDAILY|点击:

我们正常在做信息化项目的时候,为了保证整体系统的一致性、以及逻辑的严谨性往往都是整体规划的

即:搭建一个整体的数据化框架,然后从底层的系统搭建、数据标准、流程要求逐步的开始实施. 类似于下图这样的一个信息化搭建框架.

这样做从逻辑上来讲,是符合系统思考里面的整体思考的,即 先搭框架,再做细节的思路的。

而且这也是很多大型公司的信息化搭建的推进逻辑. 毕业后我在HAND工作的时候,面对的集团型公司,其信息化搭建基本上都是遵从这样的思路来做的. 在某些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模式算是业界的最佳实践.

但这样的项目推进模式有两个默认的前提:

1. 系统上线的目的十分明确,关键用户能够十分清晰和认真的表达他们的系统诉求,不会在上线或者上线后发生反复的变更

2. 系统面对的业务逻辑在在一定程度是稳定的,不会在实施的过程中或者上线时发生重大的变化. 这样的系统在做保险或者银行面对监督部门的系统时比较好把握.


但是其实从我经历的项目来看,很多项目前期做了很多规划,到了真要上线的时候都会发生变化,换句话来说:项目的真正的实施要到计划上线时才能真正开始. 所以各位信息系统的实施顾问们,项目Delay也不要太紧张,因为那个时候项目才真正开始呢.


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转移到中小公司来,这些中小公司为了有效的利用数据来辅助管理,到了一定的体量,也会有搭建信息系统的诉求(包括ERP CRM等) 那面对这些中小公司的信息化搭建,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论,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1. 没有全面使用信息系统的习惯,习惯最多是一个辅助记录的工具,比如有一个单独的财务系统、单独的下单或者供应链系统等. 因为这些公司往往等到发现手工Excel不能满足要求时,哪个地方痛,就在哪个地方上一个系统.

2. 没有专门的信息化团队或人员,可能只有一个网管,协助内部维护下电脑或者解决下上网办公的问题.

3. 内部业务不标准化严重,流程化、基础业务数据的标准化都是缺失的.

4. 内部业务人员对系统的认知有偏差,比如说认为你上了系统,系统就会自动化解决所有问题 或者任务系统还不如我用Excel表格方便灵活.


我们在面对企业这样的现状时,要推进信息化,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论,要怎么做呢?

1. 找到一项能够以系统解决的业务痛点,快速上线.


管理一项动态解决问题的活动,所以你要系统存在的价值不是为了存在而存在,而是能够辅助解决管理的问题. 而且面对复杂环境时,从系统思考的方法论上说,不是全面分析,而是立刻行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问题. 在美国的海豹突击队中,有一个说法,即面对陌生复杂的环境,就依据你三步范围内的情况来做决策.

所以在这个时候废话少说,作为推进信息化的负责人,找到一项能够以系统解决的问题,快速上线解决,建立大家对于系统管控和便捷性的信心. 这个时候,不要急于去梳理前端的标准,以及规定很多政策来规范大家行为的政策,只要大家能把逻辑讲明白,就通过系统来解决,即使系统会繁琐一些. 所以讲到这里,面对稍微有一些系统的公司,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是马上面对底层系统进行完善,而是搭建数据分析系统(即BI系统),让数据先用起来.


以下是我当时选取的第一个不怎么说话直接做的基于报表平台呈现的项目任务

2. 在上线后使用的过程中,逐步挖掘大家对系统和数据使用的需求


当你没有具体数据使用场景以及具体的数据呈现的时候,和大家谈论信息化的建设,大家一是无感,而是也对你具体的搭建过程不太感兴趣. 大家感兴趣的是解决痛点. 所以你一旦有了快速上线的结果之后,就有了和大家进一步讨论需求的基础.

3. 建立大家解释数据的管理体制,确保大家养成了使用系统数据辅助管理的习惯


你既然系统已经上线了,如何保证大家会持续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呢? 如何让大家开始想进一步通过系统来帮助他规范操作呢?

这个时候就要建立解释数据的管理体制了,大家这个数据既然已经结合到你真实的管理场景了,作为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你应该要对数据的结果进行解释了吧?这个时候可以推进周会或者日会的发生,让大家基于数据来解释业务场景发生了什么,这个时候你如果只是单纯的信息化部门的负责人,你应该要借助总经理的帮助。


业务部门一旦开始解释数据了,就势必要开始认真研究逻辑,开始修正数据如何来呈现更好. 然后面对前端业务流程或者标准缺失的情况,你可以通过他的解释过程,然后逐步达成共识,来进行推进.


实际情况是,我在搭建了信息系统之后,就推动建立了基于数据分析和数据解释的周会制度,让大家开始为数据背后的经营结果负责,开始关注数据,虽然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其实大家只是在用数据来解释数据,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家有了数据思维. 不在感性的来讲管理问题和管理结果.

4. 着手改造底层信息系统


当大家的数据使用习惯已经建立了,管理诉求也差不多明确了,着手对前端的流程、底层信息系统就可以开始着手改造了,大家有了明确的管理目的、也具备了系统和数据思维,就会更加理解和配合在底层系统搭建的过程中对于标准和流程规范的要求.


在大家开始有了数据习惯之后,开始发起底层系统改造. 开始将基本的流程和标准固定.

5. 推动数据化转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终究还是为了让数据来辅助你管理


在这个地方先讲一下,信息化和数据化的区别,信息化是一种建设,数据化是一种思维和应用. 底层信息系统改造完成之后,你要做的时候,将主要的管理指标数据都来源于系统,因为在前面的步骤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管理诉求,这个时候推进数字化就顺利成章,再让数字化能够便捷的展现在管理人员面前.

同时,我们在办公室、工厂车间等都布置了展示与之结果数据对应的大屏幕。但是展示不是目的,与其管理动作发生关联才是目的。

© 2011-2022 ITDAILY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265号-4